您好,欢迎访问临邑县人民医院!

临邑县人民医院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活动专题 >> 活动专题

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理论学习:文化的本色与力量

发布日期:2014年04月05日
    当今世界,文化成为共同关注的话题。不同的语言在同一个讲坛上对话,不同的肤色在同一个舞台上翩跹。人类的交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切,人类的力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迅速地扩张与延展,生存与毁灭的轮番上演也从来没有如此频繁与惨烈。
    是谁,支配着这个世界的风云际会?是文化。
一 、文化的本色是什么?
    文化是劳动的产物。劳动创造财富,也创造文化;人是经济的主体,也是文化的主体,创造文化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标志。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人类在适应自然中形成文化,在改造自然中建设文化。神话是人类童年的歌谣,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先民在顺应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对自然的认识,这种文化构成了人类文明的曙色。西方神话与东方神话塑造了不同的众神形象,古希腊神话、古埃及神话、古罗马神话与古代中国神话各有千秋,各成风景,构成不同的文明源流。依山而居,择水而生,文化在定居年代里生成相对稳定的形态;游牧渔猎,南去北归,文化在迁徙岁月中发生流变与融合。文化相对稳定,稳定中有积淀、固化,也有分化、剥落;文化需要融合,融合中有碰撞、对抗,也有裂变、嬗变,在聚与分、动与静、作与息的劳动过程中,文化得以生成和升华。
    文化是思想的结晶。文化是思想的温床,是人们价值观、世界观、方法论生成的土壤,是社会组织关于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精神取向、思想学说、道德规范、经济政策、社会遵循、公民职责的基本主张,是个体人关于思维方式、人生信条、处世哲学、行为举止的自我约束。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考察一种文化是否成熟,要看它是否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要看它对历史的洞穿力和时代的撞击力有多大,对社会的规范效力和对个体的约束力有多大。文化的感召力来自影响力,影响力在于思想力。一片没有灯塔的大海是黑暗和危险的境地,一个没有思想的民族是软弱的民族。思想力决定行动力,思想有多远才能走多远。思想有多丰富文化才能有多丰富,文化有多厚重思想才能有多厚重。
    文化是力量的体现。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总和是文化。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其实这些定律同样适用于文化范畴,文化形态的相互吸引、文化特质的惯性运动、外力对文化力量的影响,以及文化的作用与反作用力,无不显示着规律的力量。朝代有兴衰,政权有更迭,社会有进退,国家有兴亡,唯有文化的印记长久存在。大致趋同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基本相同的理想追求、人生信念,相对明晰的精神走向、道德规范,形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文化力量。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人类前进的力量在于文化的力量,国家的力量、政党的力量更取决于文化的力量。文化不同的人群因此走到一起,形成凝聚力;相同的人群因此万众一心,形成战斗力。文化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渗透在我们脚下的土壤;只有每一粒微尘富有文化的质地,精神的高塔才能在风霜雪雨中巍峨屹立。没有文化指标支撑的经济指数,是数字的堆而不砌,疲软、松散,立不起、站不久、行不远,一遇风吹草动就土崩瓦解。刚强是一种力量,柔韧也是一种力量,刚柔相济,以柔克刚,刚而不折,柔而不软,这就是文化的魅力。
二 、审视文化,要望其五色,闻其五音,问其五味,切其血脉,感受脉动的力量。 
    文化要有灵魂。文化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性格,一个国家的品质,一个社会的素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聚与分的标准就是文化;价值观念是个体聚拢、分众聚合的内力,理想信念是聚众前进的旗帜,它们的总和是精神,它让相同的群体找到共同的节拍,让不同的群体发出共性的强音。一个被打倒在地的民族,只要文化一息尚存,散落一地的基因便会在精神的集结号音下,即刻组合成不屈的脊梁,重新站起。地震摧毁雕塑、震裂丰碑只需几秒钟,武力颠覆一国政权可在几日之内,但要彻底征服文化却在百年之后。古罗马占领过古希腊,马其顿征服过古希腊,但古希腊用文化征服了整个西方世界,那每一尊雕塑、每一座神庙、神话史诗中的每一个字句韵律,都是文化的灵魂。典籍可以被付之一炬,文化却可以形匿而神不匿。
    文化要有理想。没有理想的文化,是昙花一现,风吹雨打便凋零;是没有生命的风筝,永远飞不到高远的云端。文化是理想的翅膀,理想是文化的方向。在天高云淡、好风万里的长空,理想是文化雁阵的引领;在阴雨低迷、空蒙寂寥的渡口,理想是文化迷津的航标;在花团锦簇、富丽堂皇的胜地,理想是文化的金銮殿、精神的方尖碑。宗教是文化的内在力量,信仰是思想和行动的牵引,文化既要统领有信仰的人们,又要关照芸芸众生。构建社会的价值取向、发展模式、规划布局,要有现实考量,更要有文化的战略构想和理想蓝图。只埋头拉车,不抬头远瞻,终会被自己的步履绊倒。文化因为有理想而坚挺有力,理想因为有文化而葱茏蓬勃。
    文化要有品格。文化并非具有先天优质,只有经过锻打、淬火、提炼才能提高纯度与品质。优秀的文化可以风流但不可下流,可以通俗但不可庸俗,可以融合但不可迎合。它因自省而自觉,因自新而自立,因自信而自强,壁立千仞,海涵百川;它既出污泥而不染,风骨凛然,又曲中求直,弯而不屈;它摒弃阿谀奉承、奴颜婢膝,力避虚张声势与矫揉造作。有品格的文化光而不耀,质本朴素,铅华洗尽,素面朝天;它不喜虚张,不好奢华,不喜欢抓住自己的头发往高处拔。形式大于内容,技术大于艺术,制作大于创作,被文化实用主义和文化技术主义绑架,是文化的悲哀;绚丽色彩遮盖不了创意的苍白,豪华阵容掩饰不了艺术的蹩脚,没有思想的产品如墙上芦苇、山间竹笋。文化的泡沫和文化的垃圾常常让我们耳鼻淤塞艰于倾听呼吸,这是堕落的开始。文化尚自重,别人会因为你的自重而敬重你。文化须自尊,但不能独尊,不能高声大气独霸话筒。
    文化要有创新。文化求根,也求变,忌讳老套与复制、模仿与抄袭。没有创新,就会失去文化的生命。传统血脉里流淌着的遗传基因,使文化源远流长;健康肌体里分裂的新生细胞,承担起延续文化生命的使命。先进的文化尊古而不守旧,继承同时创新,与时俱进、与世同行,在推陈出新中建立扬弃的机能,在吐故纳新中形成自觉的品格。文化可以固守、坚守,但不能保守。新瓶装老酒,老瓶装新酒,都可以上文化的餐桌;老瓶装老酒弥足珍贵,新瓶装新酒也可以尝试。没有继承,容易走偏;没有创新,就会在旧的覆辙里制造新的覆辙。文化需要建立城堡,没有城堡的文化会风干成沙砾;但文化不能成为阴森僵化没有生命的古堡。发展文化需要遵循规律,但不能因循守旧,文化的教条比教条的文化更可怕,它束缚的是文化的思维,窒息的是文化的生命,束缚与窒息必然导致文化的灭亡。悠久的文化不一定是文化的精华,新生的文化不一定是文化的全部。沉淀的文化一定有分量,健康的因子一定有旺盛的生命力。只有建立起传统要素与现代元素互动、价值与使用价值相符的机制,建立起稳固但不顽固、坚定但不死板、强大但不强势、开放但不瓦解的文化体系,文化的战车才能一路高歌。
    文化要有载体。文化载体与载体文化是文化篇章的两个标题,相互诠释,缺一不可。文学、美术、音乐、戏剧、舞蹈、建筑、器物、影视、文献等是文化的形态,社会制度、伦理道德、经济成就、科技成果、人文风俗等是文化的内涵,典籍、建筑、遗址、纪念物等是文化的遗产。青灯读《论语》,帐前读兵法,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天坛敬天法祖,祈祷风调雨顺化生万物;地坛祭地安民,君临天下造福苍生,天圆地方,惠及社稷,哪一个都是历史的篇章、文化的标点。1600年前的敦煌莫高窟、2200年前的马王堆帛书、2500年前的曾侯乙编钟、3300年前的殷墟司母鼎和甲骨文、4800年前的三星堆铜人像、5400年前的良渚玉器、6700年前的红山玉龙、7000年前的河姆渡稻谷和仰韶彩陶……是中华文明的足迹,更是人类历史的丰碑。敬重历史,珍视经典,丰富的载体让文化变得厚重,让混沌的眸子闪烁智慧的星子。
    文化要有标志。优秀的文化,必须以独特的成就和杰出的人物为代表。文化的辉煌以群星的灿烂为前提,星辰寥落的天空不会出现交相辉映的景象。贝多芬,这位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虽然出生于德国,但学习、创作在奥地利,成名、辉煌也在奥地利,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与他的老师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世称为“维也纳三杰”。正是因为有了这“三杰”以及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车尔尼、弗洛伊德、卡夫卡等文化巨擘,使奥地利这个高居阿尔卑斯山、国土面积仅8万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国,诞生了《蓝色的多瑙河》、《费加罗的婚礼》、《小夜曲》等文化经典,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维也纳音乐厅、霍尔亨萨尔茨城堡、梅尔克修道院等文化标志,成为举世公认的文化大国。由此可见,文化不以一国之幅员大小而分高下。
    文化要有交流。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交融而共生。四大古代文明曾次第而生、比肩问盏,但有人先后离席,不辞而别,不知所终。发源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先后被亚述人、迦勒底人、米底人占领,古巴比伦文明在交战中不复存在;发源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帝国,先被波斯人、希腊—马其顿人、罗马人、阿拉伯人等外族入侵,后被阿拉伯文化同化,最终皈依了伊斯兰教,古埃及文明在交锋交融中失落;发源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帝国先是被穆斯林征服,信奉伊斯兰教,继而成为印度教、佛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琐罗亚斯德教、锡克教、耆那教等多种宗教的聚居地,后来又长期沦为英国殖民地,古印度文明逐渐淡出。唯有中华文明的笑靥不曾失落,虽然也有过凄惨,甚至是痛苦。死水微澜不兴,活水波澜壮阔,文化河流的相互激荡方能生机无限。
    纵观中国历史,至少经历过5次大规模的中外文化交流,汉唐时期,明清之际,鸦片战争到近代洋务运动期间,苏维埃十月革命、中国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每一次大的碰撞都带来新的文化交流,每一次大的交流都带来新的革命,中国文化也因碰撞而开放,因坚韧而自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近一个世纪的成功实践,就是中西文化交流交融的经典范例。中国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从总体上来说是积极主动的。中国对佛教、天主教等外来文化的包容,显示了中国文化强大的整合功能,也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开放、大度和自信。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京杭运河、唐蕃古道、郑和下西洋、欧洲新航路,都是文化史上跨越时空的伟大壮举。
    文化要有反思。没有反思功能的文化是脆弱的文化,没有反思勇气的文化是没有锐气的文化,缺乏自我批判的文化没有力量。文化反思需要高举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大旗,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任何一种文化的诞生都有其初始的底色,当我们回观其辉煌的色彩时,不能忽视其斑驳的苔痕,不能视拙笨为古朴、奉糟粕如精华,也不能数典忘祖,戴历史虚无主义的眼镜看自己,拿文化虚无主义的话筒骂祖先。对文化的评点要建立以现实为横坐标、以历史为纵坐标的参照系;交流是对话,而不是对骂,不同体系下的文化对话要有同一音频的麦克风,否则只能是各拿各号、各吹各调。不能厚古薄今,也不能厚今薄古,不要照古代的葫芦画今天的瓢,也不要用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太阳。不能因曾经的辉煌而自负,也不能让今人背负古人的包袱。世界不会因你曾经的辉煌而感激你,相反,各国都在为己所用、为己所有,为超越你而竞争,为争夺文化制高点而血拼。
    文化要为普通大众所掌握。大众是文化的活水源头,大众的参与,是文化创造与传承的前提。文化的前端是语言文字,美丽的语言开启文化的大门,隽永的文字让文化得以留存、流传,开启这两扇大门的金钥匙应掌握在人民大众手中。南美丛林里的玛雅文明曾代表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准,光耀夺目,但其文字只为少数祭司和贵族所掌握。当西班牙军队杀掉这些精英人士后,四处逃散的普通民众中无人会使用自己的文字,目前仅存的几百个象形文字也鲜有人能解读。突然兴起、又倏然消失的玛雅文明,留下悲歌一曲和谜团无数。虽然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让历代知识分子记恨于他,但他首创的“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的政策,统一和简化文字,推行简便易写的隶书,让更多的民众百姓掌握了文字书写,实质上是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这一点,秦始皇足以让后人敬仰。蒙古族本没有文字,靠结草刻木记事,成吉思汗在讨伐乃蛮部时,抓获一个名叫塔塔统阿的掌印官,他让这个畏兀儿人留在自己身边,一边用畏兀儿文字按蒙古语发音记录他的律令,一边教王子们学习,这就是“畏兀字书”。叱咤风云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用畏兀字书留下第一部蒙古民族的史记——《蒙古秘史》。成吉思汗创造了文字,也留下了历史。一种文明的失落,首先是语言文字的式微。语言文字被解构,民心浇铸的基座就会动摇。推广语言就是普及文化,当英语成为各国交流的媒介,英语国家的文化自然成了流行和强势文化;国外汉语渐热,意味着中华文化正越来越得到更多的认同。劳动人民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有者,他们对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是民族凝聚力的前提和基础。精英文化需要培植,草根文化同样需要呵护,这是大众文化的主体。文化的影响力来自大众,也引领大众。构筑最广大民众认同的文化,是一种文化责任。
    文化需要强健的支持系统。文化需要政治力量的支持、经济力量的支撑、科技力量的推进、法治力量的保护、道德力量的约束和传播力量的推广。互联网掀起了整合全球文化的浪潮,这是对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对文化市场的重新瓜分,其波及之深、之广、之久,尚不能探底。文化与技术的联袂,分蘖出多种新的文化。一方面人人都住进“地球村”成为聚众,另一方面又回归“部落化”成为分众,人机交流取代了面对面的交流,新的网格正在划分新的人际单元,人成了互联网的奴隶。面对人们思维和行为方式出现新的变局,文化在呼唤正义、呼唤道德、呼唤理性,文化竞争不仅适应弱肉强食、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更应该遵循权利与义务、责任与效益、秩序与自由的游戏规则。
三 、文化正日益显示其力量。
    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十分看重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的情况下,文化的建设和高扬,是一项明智的选择。一个国家文化的核心是价值体系,本质是国家利益,关键是社会认同。美国精神、日本精神都是围绕“国家”这个关键词进行提炼的,尤其在危机面前,国家利益大于个人利益。没有疆域观念,没有国籍概念,没有安全意识,就会失去自我。民族文化是国家文化的基础,国家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代表。不少国家致力于不同民族文化的和平、和谐、和睦,但常常并不奏效;如果以国家的名义动员民众,往往一呼百应。在包括国家恐怖主义在内的危机频发、利益冲突增多,各国都强调国家权力、国家利益的今天,当以国家文化的政治力量激发储藏在民族文化中的原生力量。
    体察文化的本色,让我们获得一个新的认知角度;审视文化的力量,使我们有了一个新的着力角度。

网站首页 | 医院 概况 | 新闻中心 | 导医指南 | 医务管理 | 护理风采 | 科室导航 | 图说医院 | 健康生活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临邑县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电 话:0534-4361052(门诊);0534-4361006(办公室)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治疗的依据,如有转载及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管理登陆 技术支持:恺策网优 ICP备案号:鲁ICP备09101873号-1
鲁公网安备 37142402000063号